本报记者 康劲正规网上实盘配资
“必须冲在前面,只有用铲车推开砂石淤泥,南坡湾村就不会成为生命孤岛……”8月9日早7时,晨光微亮,黎建喜和张伟就分别驾驶着铲车开进了南坡湾村。
南坡湾村61岁的村民丁树清在村口的坡道上,远远望见铲车开过来,兴奋地招呼邻居们,“铲车来了,路就通了,就有希望了……”此时,南坡湾村已经被山洪泥石流围堵了近30个小时。
8月7日18时至8日6时,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遭短时强降雨天气,引发山洪灾害,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那一夜,在暴雨撕扯下,山洪裹挟泥石奔涌而下,道路撕裂、桥梁折断、管道扭曲、电力中断,曾经的一个个美丽乡村一夜间成为一个个“孤岛”。
面对灾难,有一群身影迅速汇聚,他们离开奋战的建设工地,从建筑工人变身抢险救援的急先锋,在洪流中开辟生命通道,于废墟上点亮希望之灯。
36小时紧急驰援
黎建喜和张伟都是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的铲车司机,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正在榆中县棚改一期项目部施工。8月8日清早,他们接到救援抢险电话通知后,毫不犹豫奔向救灾第一线,当天在峡口村抢险到深夜,奋力撕开了一条救援通道。9日凌晨,他们接到新的命令,再度“转战”南坡湾村。
“昨天,项目部第一批冲上来28人,今天早上又上来了50多人,一声令下,全员上阵,没有一个人犹豫退缩。”中铁二十一局抢险救援现场负责人孙建安说。
山洪泥石流来势凶猛,树藤裹挟着巨大的山石,从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上倾泻而下、狂奔肆虐,造成榆中县境内51条公路受损。抢险,必须依靠挖掘机、装载机、运输车辆等大型建筑机械设备“冲”到前面。
按照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的指挥,兰州市交通运输委立即向在兰州、榆中地区施工的建筑企业通报灾情,请求支援。从8日清晨开始,来自中国中铁、中国铁建、中国建设和甘肃建投、甘肃公交建、甘肃路桥等企业的20余支交通应急抢险队伍,200余台(套)大型抢险机械、2000余名建筑工人,分为东、西、北三线,紧急抢通被山洪阻断的公路。
抢险队员们克服道路泥泞、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困难,不顾疲劳、连续作战,全力开展清理淤泥、修复路基、埋设涵管等工作。现场,大型挖掘机挥舞铁臂,精准清理着每一处梗阻;装载机则如不知疲倦的搬运工,将巨石与断木一一移开。
最难啃的“骨头”在最后一处断点。水流湍急,施工面狭窄。甘肃省兰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王伟俊在现场指挥:“必须改水道施工!”十数台挖掘机展开“大会战”,清理、开挖、铺设环环相扣。
8月10日中午,当最后一车砂石稳稳铺上省道S104线兴隆段应急通道的路基,这场与时间竞速的攻坚战宣告胜利。36小时生死时速,这条维系榆中生命的大动脉,在建筑工人们布满泥泞的双手下,终于重新搏动。
“灯亮了!来电了!”
8月7日夜,榆中县马坡、银山两座35千伏变电站轰然“失声”,4条出线随之沉寂,16个行政村9500户人家瞬间陷入黑暗。
“民生用电无小事,越是关键时刻,越要顶得上、靠得住!”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王少龙在抢修现场的话语斩钉截铁。
灾情即命令,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迅疾启动三级应急响应,330名精兵强将携73台抢险车、3辆发电车、42台发电机,如星火般撒向榆中的漆黑角落。
主战场锁定在受损严重的35千伏银山变电站。8月8日14时50分左右,一台1000千瓦的中压发电车从兰州疾驰而出,仅55分钟后便抵达银山站。抢修人员扑进现场,争分夺秒安装调试设备,排查故障,连接线路。汗水浸透工装,雨水模糊视线,但连接千家万户光明的信念无比坚定。
21时36分,当发电车引擎轰鸣启动,强大的电流瞬间注入银山站,再经马坡站3条10千伏线路奔腾而出——漆黑的马坡乡银山村,灯光次第点亮!
“灯亮了!来电了!”光明所及,不仅是驱散黑暗,更是稳定人心的基石。截至8月9日21时,兰州市榆中县受灾地域及住户已恢复供电。
目前,国网甘肃电力进一步加强输电线路、变电站等巡查巡视,充分利用无人机、人工巡视等方式开展重要输电线路监控,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况,及时处置各类隐患,保障电网安全运行。针对重要用户、重点场所及安置点,全力做好夜间照明、应急供电保障等工作。
民生保卫战
道路打通、电力恢复,托起了救援与重建的基石。此时,一场更广泛的生命救援与民生保卫战,在榆中灾区每个角落争分夺秒地展开。
本轮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榆中南部山区,降水量达到历史极值,受灾中心区域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,地势地形复杂、群众居住分散,加之交通、供电、通信等大面积瘫痪,给夜间救援带来了极大困难。
在通信孤岛马坡乡马莲滩村。8月9日11时许,村民张秀丽手机信号的恢复引发一片欢腾。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的救援队伍千里驰援,卫星基站迅速架设,让被洪水阻隔的信息重新流动起来——“有信号了,联系就好办了!”
“水来了!水来了!”8月9日中午,城关镇周前村村民王文林望着水龙头奔涌的清流,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。
强降雨冲毁了榆中县的4处供水主干管道,城关、夏官营两镇14个村6800余人陷入无水困境。210名供水抢修队员星夜驰援,30台挖掘机、装载机在泥泞中轰鸣。河道损毁段,他们凌空架设临时管道;城区受损段,他们争分夺秒开挖修复。34小时昼夜不息,521米跨河临时管道贯通,4处“生命水脉”成功续接。应急送水车穿梭于村道,成为“移动水站”,确保乡亲生活用水“一点都没耽误”。
与此同时,榆中县征用酒店54家1684间,设立学校、村委会等14个安置点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生活保障,组织全县2000余名干部,采用县级领导包村、科级干部包社、一般干部包户方式,全覆盖结对帮扶受灾群众,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,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。
道路重连、灯火复明、清泉再涌……灾难的阴霾终将散去,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用肩膀扛起了重生希望。
(本报兰州8月11日电)正规网上实盘配资
安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